作者 | 田佩
在“停课不停学”的时期,线上教学迅速从号召变成决定,不少人因此受到鼓舞,认为学校的未来指日可待。然而随着线上教学问题频发,人们开始动摇:我们是否应该回到过去?课堂是否更好?
如今学校已经复课,问题也随之而来:课堂还会一成不变吗?如此大规模的在线教学为教育变革留下了多少证据?教学的逻辑真的改变了吗?
三位教育工作者给出的答案是:教学的逻辑确实发生了变化。本文将详细呈现他们对互联网时代教学改革的思考,以及他们对于教育与技术融合的解决方案。
地面系统建设:双线混合课程
(广东西耀粤西学校 徐庆)
在线教学并不等同于照搬传统课堂,而会产生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线上线下并重的混合式教学法”。这种未来主流的教学形态如何找到“混合化”的最优解?如何快速确定一套被认可的方法、工具、支撑……
如果要解决所有问题,甚至要“更进一步”,毫无疑问,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建立体系”。
“我们不能带着孩子走遍世界,但我们可以把世界带进课堂!”互联网作为延伸工具,可以帮助某一学科的教师重构自己的学科课程,帮助班主任重构自己的班级课程,许庆作为校长,甚至可以重构整个学校的课程。
下面(如图)是他以数学课程为例展示的课程体系网球专业课教学大纲,分为五个模块的基础课程和两个模块的延伸课程。
iMath爱数学课程体系框架
“互联网+”课程形式多种多样,第一种形式是基于一体化教学的校本国家课程,学分100学分,分为心算练习、基础作业、综合测试、自主学习、实践游戏五大模块。
1. 心算练习
“我从来没给口算作业批改过,也不需要学生批改,因为科技解决了这个问题。”徐庆让学生们用iPad上的口算软件进行口算等级PK和口算游戏,用数据来反馈这个过程。谁答得最准、谁答得最快、谁最用心、每个知识点掌握得如何等一系列数据,在iPad终端上都能一目了然。
2. 基本功课
我们现在的数学教学已经不再把孩子当成一张白纸了,而是通过非常清晰的数据来展示孩子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基础数学作业80%以上都是客观题,也就是有固定答案的题目,不需要老师亲自批改。
3. 全面测试
徐庆每学期有三次综合考试,其中一次叫自愿补考,什么意思呢?期末考试考得不好,暑假就要好好学习补考。学生有这个意愿,有这个动力,我们就安排了这样的考试,如果他考过了,就可以改掉他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当然,两次考试的试卷不一样。
另外还有一项自愿优先考试,即开学第一周的学期期末考试,自考生也可以参加。
两次考试的结果都将公布。
4. 自学预习与复习
自主学习不是完全放手,而是要赋能,即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
比如暑假来了,有的孩子需要在暑假复习,有的孩子则要优先考虑下学期的学习,这时候,许晴就会给他们发一整套微视频。
光看视频有用吗?还不够,徐庆还会给孩子们一些支架工具,比如教他们使用康奈尔笔记法、思维导图法等。
5.练习游戏
我之前工作过的学校有很多数学小道,徐庆和学生们整理出了50道与学校有关的数学题,比如在测量旗杆高度时,孩子们想出了12种测量旗杆高度的方法。
类似的实践课也出现在线上,比如徐青老师的《用魔方学数学》直播课,几乎吸引了高年级的所有孩子。
第二种课程形式是综合教学型的社会延伸课程。
通过延伸有限的教育资源,引入机器人课程、街舞课程、游泳课程,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
目前,我们的课堂大多依靠经验来对教学进行反馈和评价,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耗费了教师大量的精力,而且往往造成事倍功半的结果。
在徐庆的课堂上,如果孩子在作业中犯了错误,他/她需要做三步,第一,他/她需要了解这道题该怎么做;第二,他/她需要选择犯错的原因;第三,他/她需要做一道类似的题,才能彻底改正这个题目。
他花了更多时间分析每个孩子的数据。比如,在一次28课时的单元测试中,他发现43名学生成绩优秀,5名学生成绩及格。这5名学生是谁?这5名学生错得最多的是哪道题?全班同学常见的错误有哪些?这些数据还能显示出谁最优秀,谁最专注、最积极,谁是你的粉丝,谁最专注,谁在作业之间留出的时间最多,谁最积极等等。
理想的作业应该随时评估,及时反馈,并提供个性化辅导。这需要学生有很强的主动学习能力。要培养这种意识和习惯,需要工具的支持。
这是一道基础的数学作业:以前上课的时候,孩子可能会卡在某个知识点上,无法解开,这时候老师可能会反复讲解,但是由于孩子人数多或者时间紧迫,借助工具,会无数次重复讲解这道题,提供类似的练习,直到学生完全理解。
如果我们培训好家长,我们老师的日子就会轻松很多。
正面管教是许庆在制度建设中想到的一个主题,他鼓励学校里的每一位家长阅读,学校将有10本“正面管教”主题图书提供给家长,同时对积极阅读的优秀家长进行评比表彰。
在线阅读签到、在线阅读分享、在线学习小组管理等都是线上线下结合课堂中可以看到家长身影的地方。
从徐庆的课堂中,我们可以看到混合式教学的雏形。他用行动告诉我们,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软件,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连接,只要我们愿意,都可以发挥出它的最大作用。这些都可能引发教学的重大变革,甚至把所有老师、学生、家长的学习和教学研究串联起来。
新媒体应用:课堂时空界限正在“软化”
(北京第五十中学 王宽)
新技术、新媒体的出现使得大家的时间快餐化、碎片化,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习惯也越来越多样化。
如何顺应时代而不被潮流所裹挟?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试图在坚守传统深度课堂的同时,开拓学习与教学的更多可能。
王宽是一名物理老师,也是哔哩哔哩知名科普主播,他的课程通过新媒体制作物理短视频,用有趣的方式分享知识,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科普课。
如今他的B站粉丝超过20万,播放量超过500万,由于内容有深度、有趣味性,学生们纷纷表示,跟“大宽”老师上课就像在追电视剧一样。
在与学生的互动中,王宽了解到,很多00后并不用微博,但也有很多人喜欢刷微博。“这是一个80%以上主流都是90后、00后群体的平台,也是一个被所谓的‘up主’们主导的平台。”王宽说。
上传者包括动漫、游戏、美食、旅游等等,不过特别有意思的是,王老师发现这个网站上有很多学习的上传者,在这里可以学习到各种各样的知识。
他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B站上有大量学生直播自己整个自习过程,学生看得津津有味,“我学习的时候,就把他的自习直播放在我面前,所以我就想,我偷懒的时候,看到他在学习,我就不想再偷懒了,而且手机也被占用了。”
尤为有意思的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正在教“严肃”物理课的王宽决定融入他们的圈子,在哔哩哔哩“安家落户”。
一般来说,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大约为20分钟,在40分钟的课堂中,如果学生听不清或听不懂某些内容,就会错过一些知识点。
5到10分钟的短视频完美地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填补了他们碎片化的时间,比如放学回家的路上,公交车上,甚至是上厕所的时候,上网学习。
新的方法很快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他们开始花时间复习和学习看似枯燥的物理。
短短时间内,王老师的粉丝就突破了几万,学生们每天都会留言督促他更新作品。
如何才能节省时间,又能让课程讲得尽可能清晰呢?进入背景逻辑,王老师从两个方面和我们分享了他的经验。
1. 视频内容直接提供有用的信息
至于视频内容,最好的方式是直接呈现要领,告诉学生今天学到的公式定理,题目的重点,经典题型,解题思路等。
比如物理中向心力怎么教?只要告诉学生向心力和公式,这个公式的使用条件是什么?使用场景是什么?然后给他们举几个例子,也就是直接教他们干货。这样,课程时间就缩短了。
2. 尽你所能帮助实现“理解”
有人会问,有些知识确实不是几分钟就能讲清楚的,这时候该怎么办呢?王老师的回答是利用实验、拍摄、动画回放等各种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扫描二维码查看物理实验课程
实验,比如物理的磁场部分。磁场是一个三维空间,比较抽象,老师很难讲清楚磁力线在空间里是什么样的,另外二维的图片也很难理解。王宽找到了一个可以用AR技术展示3D模型的软件,他画了一个三维的磁场,用AR技术展示出来,这其实就是一个三维的模型,然后他可以实时的把它摆在桌子上,然后左右移动iPad,学生就能清晰的看到这个磁场了。等他们回去上课的时候,进度就快了很多,节省了很多时间。
比如讲到可变电阻的分压与限流时,很多老师可能会感到困惑。这部分的难点是什么?分压接法中,电流是如何流过滑动可变电阻的?滑动的哪个部分在左边还是右边?单纯用物理去分析,很麻烦,学生也很难理解。于是王宽后来买了一台热像仪,在图像中实时反映哪里温度高,哪里温度低。
电流有热效应,只要有电流流过滑动变阻器,那部分就一定会发热,用热成像相机拍下滑动变阻器的照片,学生就能立刻看到电流流过滑动变阻器的哪个部分,非常直观。
同样,有些实验过程比较快,一眨眼就过去了,这也是使用短视频的好时机。比如物理上,自感互控的灯泡一眨眼就过去了,怎么办?王老师用手机把这个过程放慢了下来。用拍照功能记录下来,不是更容易让学生看清楚实验过程吗?
如果有些实验没有条件做怎么办?王老师选择做成动画来帮助学生理解。这里他强烈推荐一个叫PHET的网站(在百度上搜索PHET,直接就能看到链接),这个网站有各种学科——地理、生物、化学、科学、数学等,包括很多学科的教学动画,可以直接下载给学生看。
通过视觉体验,降低了理解的门槛,加强了学生的记忆,也就是说,如果学生能看到,就不需要用纯粹的文字去描述。
3. 制作技巧
生产中有两个重点:
首先一定要准备好PPT,避免为了节省时间一边写一边录。
第二,要写好稿件,语言尽量简洁明了,没有任何废话。
具体的录音过程主要用到这些设备:麦克风、、和、和苹果笔记本。
录制微课的场景一般是这样的:手里拿着iPad,在iPad上播放PPT,然后把iPad连接到苹果电脑上,用一个叫直接录下iPad屏幕和声音的电脑软件。录下PPT的内容,然后用编辑软件进行编辑。
没有苹果电脑或者苹果设备怎么办?
“其实录制视频有几个要求,只要满足要求就可以:
首先你需要一个可以手写的设备,PPT上有一些批注,所以你需要一个手写板。
第二,你需要一个屏幕录像机,用来录制屏幕上的PPT内容。它自带屏幕录像功能。你可以百度一下。屏幕录像功能还是挺好用的。
第三,如果您需要录音网球专业课教学大纲,只需将一个简单的麦克风或耳机插入计算机即可。
最后就是剪辑了,我常用的剪辑软件有两个——和 17。”
只要你能想办法满足这四个要求,每个人都可以录制视频,不一定非要使用苹果设备。
4. 还有一些建议
第一是添加字幕,可以提供更好的观看体验,避免歧义,让意思更清晰;
第二种是1.5倍速度,可以刺激视觉,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最后,有的老师可能会说游戏或者视频讲解更适合物理,但是其他科目呢?
王老师是这样回答的:“第一,我觉得不一定非要用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很多其他生活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或者你可以把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东西研究透彻,再和科目结合起来,学生其实会很爱听。”
你可能不会想到,很多游戏地图真的设计得很好,比如《塞尔达传说》整个游戏的地图,就是以日本京都的地图为蓝本,这时候地理老师可以看看游戏的地图,云朵飘过,为什么会下雨,然后爬上一座山或者那里是什么样的地貌,整个动态过程一目了然,山脉、河流、天气系统、地貌结构,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都可以看到,这些都是地理知识。”
一件事如果你能融入自己的思维方式,那它就会变得无比简单;如果不能,那它就会比登天还难。
专业设计能力:“网课”新体验正在升级
(方柏林 教育技术专家、课程设计师)
回归本源,大规模在线课程之后,我们更应该思考技术与内容的“深层设计”——如何增加学习中的互动空间与趣味过程,如何实现有效的理解与记忆,如何构建社交性……如此一来,课程设计将迈向“数字化”这一关键。
这种教学趋势是未来必然会发生的。我们应该避免哪些弯路?需要面对和解决哪些问题?只有全面梳理在线教学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搭建的平台、整合的资源、建立的新工作流程,才能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积累沉淀、叠加。
我们要反思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打破、重组传统的教学内容,找到动态的对应方法,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在设计网络课程时,方博士建议我们首先思考是否具备以下特点:
1. 学习成果的等值性
教是为了学,不管什么形式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学生能有效地学习。线上课程是否达到与线下课程相同的教学目标是最重要的质量检验标准。要达到同样的效果,我们需要利用线上课程的一些特殊功能。
比如,很多老师都抱怨网课效率低,但有一位老师却说:“我的感觉恰恰相反,我觉得网课效率很高,因为在正常上课时,面对二年级学生,我必须分配一部分课堂时间用于课堂管理。但现在,即便有学生在讨论区聊天,我也可以简单提醒他们,或者直接禁止他们发言。”她还说:“我能想到很多新办法,这些办法在正常课堂教学中是不可能实现的。比如,课间休息时,班代表可以选一些歌曲给学生播放。这让老师的网课变得非常精彩。”
2. 内容单元粒度
过去,一堂课,无论是45分钟还是两个小时,如果放在显微镜下看,会包含很多环节——目标传达、内容教学、课堂练习、测验、讨论、作业反馈、激励信息、学生给老师反馈(包括肢体语言)、笑话、闲聊、打断等等。如果搬到线上,老师们必须对内容做出选择。通常,课堂教学的内容会被分解成更小的教学单元,方便重新组装和重复使用。
3.内容分发单元
教学单元应合理安排,由易到难,而不是固定课时。在一个单元里,把学生要学习的具体内容列出来,并要求学生按照特定的顺序学习,或者进行特定的设置,让学生完成这个单元。只有完成了A单元,才能进入B单元。
4. 时间更灵活
传统课堂教学可能是45分钟的内容,然后学生完成作业,第二天收作业批改,这些时间基本是固定的,而线上课程会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时间,比如在美国,大部分线上课程的作业都是在截止日期前一周内交。这样学生就可以选择任何时间完成学习任务。
这就要求学生有更强的自律性和时间管理能力。如果中小学生做不到这一点,老师可以循序渐进地做出改变,比如一开始是固定时间上课,但有些作业可以在一周内完成。时间改了之后网球专业课教学大纲,学生可能不习惯。至少在开始的时候,老师需要利用自己的课程体系及时提醒。
在线课程的质量控制,是我们在线教育早期遇到的一个大问题。对此,南桥介绍,美国对这一主题的常见标准包括“在线学习社区”(简称“在线学习社区”)组织的“评分体系”。前者强调宏观过程的质量控制,包括远程学习项目和学生支持的管理,后者则强调具体课程的质量控制。而谈到在线课程的微观管理,研究者和实践者对在线学习的标准有很大的共识。
表1用于在线课程的设计,假设老师在上线课程之前已经把很多内容放到了平台上,包括课程大纲、教学单元等,教学内容和活动都已经发布到网上。表2是教学过程的评价。这是一个设计()和教学()可以分离的模型。理论上,一门设计良好的课程,换个老师讲,效果还是不错的。同一门课程也可以由同一个老师讲,课程可能在不同的学期由不同的老师讲,也可能在不同的学期由同一个老师讲,但基本内容和活动都会差不多,质量不会有太大差别。
这两张表格既可以供老师自测、作为检查表,也可以供其他人进行“同行评议”,以发现设计者或指导老师的盲点。
教师可以如何提供支持?方柏林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1. 课前须知
在课前课程介绍或课程大纲中,告知学生课程的基本技术要求,并提供一些可能的辅助资源。教师本身需要在技术妥协和自己的使用习惯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极度困难的学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而不会降低班上其他学生的需求。
2. 进行技术调查
在开课前一周,对在线课程进行技术背景调查。这可能包括:学生是否拥有以下设备(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以上都不具备);学生如何访问互联网(使用移动数据、宽带);学生在哪里上网(家里、户外、邻居、学校、其他地方)。这项调查不应向全班公开,以免伤害差生的自尊心。如果所有学生都能上网,许多权宜之计甚至都不需要考虑。
3. 平衡同步与异步教学(又称同步异步教学)
学生上网的最大困难可能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找不到合适的方式上网课。如果过于依赖直播等同步教学,这些问题还会继续存在。建议将部分课程内容以非同步的方式分享。对于学生来说。直播课可以录制下来,供暂时无法使用的学生观看。录制的课可以同步播放,也有回放选项。
4. 允许下载音频和视频
学生可以在有网络的地方下载这些音频和视频片段,回家后慢慢听、慢慢看,充分利用时间。例如,他们可以一边跑步或做其他体育锻炼,一边听录音来复习。一些旨在帮助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的教学变化往往也使所有学生受益。
5. 多媒体文件提供文本版本
当学生看不见、听不见时,他们至少可以阅读。
利用技术寻找最大公约数。尽量避免使用占用过多存储空间的最新软件和应用,使用口碑好、可以在不同平台上使用的工具。例如,某些软件或应用只能在特定的电脑、操作系统、手机型号上使用,建议谨慎使用甚至尽量避免。
6.减少打印需求
如果家庭连电脑都没有,还让学生打印,会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艰难。如果是较长的阅读材料,建议将其转换成音频,让学生在听和看之间切换,避免视力受到过度伤害。可以建议学生调整手机等上网设备的亮度和背景,减少蓝光对眼睛的刺激。
7. 应优先使用手机呈现教学内容
手机上的体验甚至比电脑上的体验更重要。例如,Flash课件在手机上往往无法使用,因此建议少用或不用。手机的普及率远高于电脑。
8. 教学生使用科技
智能手机上有一些对学习有帮助的工具,学生可能不知道。学习这些应用程序将为学生提供一项额外的技能,帮助他们学习。例如, 允许学生扫描自己的作业。此外,学校和教师应该让学生有机会使用其他对学习有益的应用程序。教师不必亲自教学生如何使用所有这些应用程序,而可以与学生分享供应商发布的教程,让他们自学。
9.提供技术服务
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关于使用科技的常识,但建议不要让科技接管,耽误了主要工作。“很多老师上课本来工作量就很大,如果要解决每个学生遇到的技术问题,会非常困难,而且这可能不是他们的专长。在美国,所有学校都有技术帮助台(),现场或线上解答学生的各种技术问题。在中国,中小学可以在学区或市教育局设立技术服务热线,解决学生的类似问题。这种技术热线也可以外包给专业公司。应该会有一些新的创业公司在这个领域涌现,为教育部门提供帮助。”这是南桥在技术服务方面的想法。
扫描二维码查看在线课程设计相关推荐书籍
听完三位教育工作者的故事,我们已经可以隐约感受到,后疫情时代,回归传统课堂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小,当线上课程从一种新鲜事物变成一种新形态,混合式教学才会是未来教学的主流。
这当然是我们最期待的场景。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这注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硬件条件、宽带网络、师资培训、家校适配等等,每一个细节仍需我们细细打磨,深思熟虑,深化专业。
幸好,当旧秩序松动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要“保持思维灵活,保持心理平衡”,这是迎接未来各种变化的前提。
(本文为《明星教师》杂志“向云教学转型”封面故事的节选版,原文及更多精彩案例请参阅杂志。)
本文标签: 网络时代教学变革:双线混合式课程的落地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