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总结一下我童年看过的动画片、电视剧、电影,作为一个70后,追忆逝去的美好童年,就像贾玲拍李焕英一样。下面的这些电影都是我精心回忆的,我敢保证这将是70后最全面的总结。不知道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你看过多少呢?(我发现这些电影大部分在网站上还能看到,看过这本书的同学可以去翻找一下自己的童年回忆!)
1.动画
1. 铁壁阿童木
作为70后,我们小时候看的第一部动画片(电视剧)就是《铁壁阿童木》,这也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制作的第一部动画片,大概是1980年12月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的。这部动画片每周日在中央电视台首播,一共52集,每周一集,连续播出一年。每周日晚六点半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是我童年最快乐的时光。
剧情是天马博士的儿子托比在车祸中丧生。天马博士试图按照儿子的形象打造一个机器人——阿童木,并赋予它超凡的能力:10万马力和7种武器。影片中,阿童木有时会因为是机器人而遭受歧视,但他一直想在人类和机器人之间建立起一座友好的桥梁,与邪恶势力抗争。
内容记不清了,但主题曲《铁臂阿童木之歌》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积极向上的旋律在我脑海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是我能哼唱的第一首旋律的歌。歌里那些奇怪的名字,比如茶博士、飞马博士,让我小时候非常好奇。
2.丛林皇帝
我看的第二部动画片是《森林大帝》,这也是我国引进的第二部进口动画片。在播放完《铁壁阿童木》之后,接下来播放的是这部日剧。一共52集,播放了整整一集。该剧于1982年1月开播,一直播到12月。故事讲的是小狮子利奥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成为百兽之王和森林之王的故事。该剧现在还可以在线观看。
3. 尼尔斯的奇妙冒险
第三个就是《尼尔斯的奇妙冒险》,这应该是我国引进的第三部进口动画片了,记得是继《丛林大帝》播出之后,1983年1月播出的,一共52集,也是播出了整整一年,直到1983年12月才播完,每周日晚六点半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一集。
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叫尼尔斯的小男孩,他调皮捣蛋,得罪了一位神奇的狐狸仙子,他被变成了一个比动物还小的小人,在公牛的带领下,骑着摩登、鹅、大雁群,踏上了寻找小狐狸仙子的漫漫旅程。他们沿着狭窄的瑞典土地飞行,一路上经历了无数危险,演绎着各种传奇故事。渐渐地,尼尔斯长大了,懂事了,知道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学会了同情和爱,最后他改过自新,回归了最初的自己。
但我却哼不出这部电影的主题曲,好奇怪啊!后来看了书才发现,童年的感觉和书里的感觉基本不一样,所以童年也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4. 智者圭
第四部就是著名的《机灵鬼-Hoku》,也是1983年播出的,一共52集,每周一集,每集时长25分钟,好像有两个配音版本,一个是大陆的,一个是台湾的,我熟悉的版本他们叫小燕子和辛有右卫门,但是长大后看到另一个版本,他们叫:小燕美美和李无净。
故事讲述的是日本室町幕府时期,一休曾是皇子,被迫与母亲分离,在安国寺出家为僧,并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无数难题的故事。一休的个性鲜明,故事情节富有哲理,对我们这一代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首主题曲是每个小朋友都会唱的吧?小时候不知道里面的“咯叽咯叽咯叽~”是什么意思,长大后才知道,原来它其实来自于我们唐朝的“结狄”,又称“戒狄”,我们通常读成gā dì,日本人是从唐朝学来的,读成“格狄”。这其实是一个佛教用语,意思是去,去体会,去体验。大乘佛教《心经》里的般若波罗蜜多心咒。
如果你听郭德纲的相声,老郭学《增福延寿经》,里面有“戒地不饶,戒地不饶”的读音,就是这个意思。歌里反复地重复着戒地戒地,寓意着一休不断经历、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达到顿悟的境界,非常贴切。所以你会发现,日本文化里处处都是我们唐朝的中国文化的痕迹。
我发现小时候看过的日本动画片、电视剧,大多都是悲剧色彩,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悲伤,或者强调孩子们的自我奋斗、自我救赎。这和二战后日本人的经历有关吗?还是和日本的岛国文化有关?还是和日本的教育理念有关?教孩子成长、教他们生活,真的很难吗?
5.《三千里寻母记》
第五部是《三千里寻母》,1984年1月首播,7月完结,一共52集,播出半年,我记得是每周日上午9点在CCTV-1播出,每次两集。
故事讲的是意大利热那亚的一个小学生马克·罗西,他的父亲被骗了,欠下了巨额债务,为了还债,他的母亲不得不去阿根廷打工。母亲离开后,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让她早日回家,小马克利用业余时间打零工贴补家用。后来,马克决定去阿根廷找妈妈,他带着小白猴梅迪奥坐上了霍格尔号船,一路上他们经历了不少磨难......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主角的猴子梅迪奥。我至今都不知道它是什么品种的猴子。主题曲反复唱着“我要找到妈妈。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找到妈妈。......”每次听到都很感动。这个剧现在还可以在网上看到。我建议我们的孩子也看一下,让他们了解生活的艰辛。
6. 米姆
第六部是1985年至1986年播出的《米姆》,影片讲述的是粉色电子仙女米姆在虚拟的计算机世界里,在漫漫长河中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经历和历险,从人类的发明历史、未来的科学前景到日常生活常识排球女将片尾曲日语,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了各种故事。
这是我小时候看过的最好的教育动画片,片头片尾曲我至今还记得,旋律太美了,记得有一集是带Mim去外太空,那时候我们从来没有出过县城,看到他们已经去过外太空,真的是敬畏又震惊。
7.米老鼠和唐老鸭
第七部应该是《米老鼠和唐老鸭》,这是一部美国动画片,1985年引进中国,一共104集,至今仍在每周日晚六点半播出,每集15分钟。我怎么看都看不够,周日不管在外面跑得多疯,我都要在六点半之前赶回去,静静地坐在电视机前看。
剧中,米老鼠的聪明才智最后总能成功,带走红唇可爱的女米老鼠;唐老鸭的投机取巧最后总能失败,一开始志向高远,最后却落得个狼狈不堪。
8. 花仙子
第八部是《花仙子》,同样是1985年至1986年播出的,一共50集,里面那些熟悉的经典台词,什么“娜娜小姐,我是博奇!”,至今都记忆犹新。
故事讲述的是名叫小贝的女孩在十二岁生日那天邂逅了一位花仙子使者,接受了来自花国的任务,得到了一把“花钥匙”,从而开启了寻找能带来幸福与欢乐的“七色花”的旅程。她遭到娜娜小姐和狸猫波奇的阻挠,但在猫咪咪、狗来福和嘉文的帮助下,借助“花钥匙”神奇的力量,小贝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七色花。
9.蓝精灵
第九部应该是《蓝精灵》,一部大概是1987年播出的美国动画片。故事讲述的是一群快乐的蓝精灵生活在森林深处,他们住在他们村庄的蘑菇屋里,精灵爸爸、精灵妹妹、笨笨、乐乐等人每天都让精灵村充满欢声笑语。在森林深处的城堡里住着一个邪恶的巫师格格巫,他整天盘算着如何找到精灵村,活捉精灵们。蓝精灵们用他们的智慧与格格巫展开了一场持久的斗争。
10.《星球大战》
第十部应该是美国的《星球大战》,大概是1988年播出的,这部动画也是大陆小朋友第一次开始接触这种战争、枪战风格的动画作品,在当时也是非常震撼的,据说这是一部日本和美国合作出品的动画,原版是日本人拍的,美国人剪辑的。所以有日本的画风,也有美国的剧情。
剧情设定在遥远的未来,科学家詹姆斯·夏加尔博士为了对抗邪恶的黑星,制造了麦克雷里-1号,代表正义的麦克雷里-1号小队成员包括夏加尔博士、飞行员凯茜、飞行员加森、飞行员斯科特、超级计算机雨果,以及少年主角内森·布雷和他的机器人保姆安迪。
经典台词是“在遥远的未来,黑星和他的邪恶军队为控制整个地球而发动战争。他们唯一的对手是科学家詹姆斯·夏加尔博士和他的精英战士。他们团结一致,战无不胜。是的,他们团结一致,就是麦克里一号。”
当你变身时,你必须喊的短语是“杰森排球女将片尾曲日语,斯科特,凯西。麦克里里一号!”
除了以上十部以外,之后的动画片也越来越多,比如《巴贝巴》、《变形金刚》、《恐龙超人》、《布拉斯塔警长》、《多啦 A 梦》、《猫和老鼠》、《圣斗士星矢》、《鼹鼠的故事》、《太空堡垒》、《希瑞:公主启示录》、《希曼:宇宙巨人》、《丁丁历险记》等等,这时候我已经长大了,不再那么痴迷了。
2. 电视剧
1.来自大西洋的人
作为70后,我们小时候看的第一部电视剧是《来自亚特兰蒂斯的人》,这是一部美国科幻剧,也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制作的第一部电视剧,2017年开始在中国大陆上映。
影片讲述了来自大西洋海底的奇怪生物麦克·哈里斯帮助人类探索大西洋的故事。影片中男主角麦克所戴的墨镜在当时引起了国人的极大兴趣,并很快走红。我对这部剧的印象并不深。
2. 加里森的大猩猩
第二部是《加里森的大猩猩》,一共26集,在第16集之后停播,也是1980年上映的,影片讲述美国陆军情报部的加里森中尉接管了一群由杀人犯、骗子、小偷和小偷小摸的罪犯组成的史无前例的敢死队,深入敌后,不断立功立业,成为英雄的故事。大人们对于这部剧集很是热衷,而我对它印象却很模糊。
3.“杂三四郎”
第三部是1981年在中国大陆播出的日剧《座三四郎》,共26集,影片讲述了座三四郎从一个勇敢鲁莽的青年成长为一名...自然,这部剧我也没怎么印象深刻,但下一部就不一样了。
4.《排球女孩》
第四部是《排球姑娘》,当时基本都是中国人看的,一共71集,1982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影片讲述了排球运动员小堂顺子和队友们,为了参加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而努力拼搏的故事。剧中女主角小堂顺子乐观顽强的精神激励了一代人。我至今还能哼唱该剧的主题曲,一个音符都不落下。里面的经典台词“青天霹雳”、“流星火球”、“流星追月”等等都还记忆犹新。剧中,小堂顺子年幼时就失去了母亲。我发现日本电视剧和动画的主要主题都是幼年丧父丧母,包括《一休》、《李小姐的妈妈》、《森林大帝》等都讲述了人们如何在没有父母关爱的情况下长大,靠努力奋斗获得成功的故事。
其实《排球少女》的走红和当时的中日女排主教练小松弘文有关,当时的日本女排是小松弘文调教下的世界冠军队,他曾率领日本女排创下世界女排史上连胜175场的奇迹。后来周恩来邀请小松弘文来华执教中国女排。
大松弘文向中国女排提出了“三从一大”精神,即从难、从严、实战、大训练量入手。很快中国女排就脱颖而出,成为一支强队。1981年11月,中国女排在第三届世界杯女排锦标赛上以七战七胜的战绩,首次登上世界冠军领奖台。可惜的是,1978年11月24日,大松弘文因急性心肌梗塞突然去世,未能参加比赛。我第一次看到中国女排站在世界冠军领奖台上,却也没能亲眼见证中国女排随后“五连冠”的辉煌。
5.血缘关系
第五部是《血疑》,1984年在中国大陆播出,共29集,当时感动了无数中国观众。剧情讲述的是身患白血病的17岁女孩大岛幸子和男友相良光男之间感人的爱情故事。女主角山口百惠和男主角三浦友和是我们这一代人心中绝对的青春偶像,毫无疑问。《血疑》的主题曲《发自内心的感谢》,我想所有70后年轻人都会跟着哼唱“哇喔,西伊娜拉~”,是永恒的经典。
6. 诽谤
第六部电视剧是《诽谤》,这部来自墨西哥的电视剧于1984年在中国大陆热播,共60集。影片讲述一位生活优渥的女子遭遇家庭变故,感受到无尽的痛苦的故事,讲述一位年轻男子饱受磨难,被人诽谤,最后凭借自己的力量战胜一切,重获幸福。我妈可能很喜欢看这部剧,但我当时并不太感兴趣。
7.命运
第七部电视剧是《命运》,是《血疑》的姊妹剧,1985年在中国大陆热播,一共28集。和《血疑》一样,这部剧也感动了无数中国观众。影片讲述了十七年前,一场台风导致两个家庭失踪,十七年后,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女儿,却没想到,由于迷茫,回到他们身边的女儿竟然是另一家人的女儿。女主角依然是山口百惠,父亲依然是《血疑》里的父亲宇津井健。记得这部影片里的曲子是贝多芬的《命运》钢琴曲,伴随着海浪不断拍打礁石的镜头,音乐的旋律在这里不断回旋。
8. 阿信
第八部电视剧是《阿信》,也是当时家喻户晓的作品,1985年在中国大陆热播,共74集。剧情讲述的是日本明治时期山形县佃农谷村的女儿阿信从7岁到84岁之间的人生故事。剧情以人的命运为主题,讲述了一个女人为了生存而挣扎、奋斗、创业的故事。其实我对阿信并没有太深的印象,因为那时我还年轻,这种艰难的人生故事无法打动不谙世事的我。但阿信的形象在当时的中国人心中还是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9.来自火星的马丁叔叔
第九部电视剧是《马丁大叔在火星》。上面的几部都是日本的,不过这一部是美国的科幻剧,1985年底在中国大陆热播,一共13集。影片讲述了一次宇宙飞船发生故障,火星人不得不暂时留在地球上。记者蒂姆为了隐瞒火星人的身份,就把火星人称为马丁大叔。结果,马丁大叔在地球上经历了一系列奇妙有趣的故事。
10. 小狗卡尔
第十部电视剧是《警犬卡尔》。这部不应该排在第十的,但我很喜欢,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部剧在1988年在中国大陆很火,一共21集。它是一只聪明勇敢的德国牧羊犬。影片讲述了女警高杉阳子负责训练警犬卡尔帮助破案的故事。我记得它的主题曲《像风一样》,像阳光一样温暖的旋律,非常治愈。听这首歌是一种享受,再加上可爱的狗狗和美丽的高杉阳子,怎么能不喜欢呢?
除了以上十部电视剧,之后的电视剧越来越多,我记不太清楚了。1986年可能是一个转折点,1986年以后,大量进口、国产、香港电视剧被制作出来,台湾的电视剧也开始出现在荧屏上。比如美国的《猎人》、新加坡的《调色板》、美国的《成长的烦恼》、巴西的《女奴》、墨西哥的《父女之间》、《扁鹊》、西德的《神探德烈》、《海蒂》、港台的《霍元甲》、《上海滩》、《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绝代双骄》、《秦始皇》、《桃花源记》、《一剪梅》、琼瑶的《几度夕阳》、TVB的《不可饶恕》、《我是善良》、大陆的《西游记》、《小龙人》等等。那时候电视剧很普遍,铺天盖地,所以印象就没那么深刻了。再说,我已经长大了,不能再像小时候那样看电视剧了。
3. 电影
我很少看电影,因为那时候去电影院看电影是一件奢侈的事。有些电影不是在电影院看的,而是在大广场看的。我粗略地回忆了几部印象比较深刻的电影。以下是电影列表。
1. 狩猎
这部影片应该是继《文革》之后第一部引进大陆的进口影片,1978年在国内上映,引发的轰动是如今的80后、90后们根本无法想象的,当时中国总人口10亿,有将近80%的人都看过这部电影,也就是说有8-9亿中国人看过,疯狂追捧的人甚至看了七八遍都不觉得腻。这部赚回本钱的影片,引发了数亿中国人的共鸣,被评为史上观看次数最多的日本电影。
这部描绘现代日本社会的电影,给当时国人的观念带来了降维打击,从多个维度给国人的观念带来了最直接、最强烈的轰击,无论你怎么跟现在的80、90后们讲,他们都不会体会到那种冲击,言语无法表达。
为什么说降维打击呢?首先从物质层面来说,在上世纪 70 年代,当你家里最值钱的家用电器是手电筒的时候, 的父亲把他的私人飞机送给你,问你也要不要一架?去撞吧!你觉得你是什么感觉?!
影片中充斥着摩天大楼、新干线列车、私人庄园马场、钻石白金项链、兔女郎、白兰地等中国人从来没想过的元素,降维打击之一,就是对物质生活理解的冲击。
20世纪70年代,当你对男女主人公的印象还停留在淳朴的贫农和学大寨的铁姑娘身上时,影片把身着卡其色单排扣风衣、戴着飞行员墨镜的帅气高仓健和身着棕色长裙的帅气男子组合在一起,如果你看到身穿皮衣、格子裙和裤子排球女将片尾曲日语,骑着高大帅气的骏马的美丽中野芳子,你觉得你会不会惊呆了?
尤其是当杜秋问“你为什么要救我?”对杜秋说“因为我喜欢你!”可以想象当时的中国人还生活在男生女生说什么都会被嘘的时代。当时中国人的直接表达想必对他们的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我甚至怀疑日语原文应该是“因为我爱你!”上海配音厂在翻译过程中考虑到了中国人的接受度。第二个降维攻击就是对情绪理解的影响。
当你在70年代,家家户户都在监视别人,也被别人监视,对公权力和私权利的理解都处于那种状态的时候,你突然看到电影里的杜秋,明明是个通缉的杀人犯,却在逃亡,当你被几乎所有你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人热情的帮助的时候,你觉得自己会傻吗?
尤其是在杜秋问对方为什么要帮他的时候,他表达了“你有没有罪,那是法官说了算,我只是出于人与人之间最简单的同情心帮你,别人不帮别人,那是我的事情,跟你有没有罪没有关系”这样的看法。这种当时中国人完全不能接受的观点,其实是出自儒家最朴素的社会价值观,而这正是当时中国人最缺乏的,一种对儒家价值观本性的回归。
剧中除了真由美父亲的助手告发罪犯外,其他人都以人与人之间最简单的情感对待犯人杜秋,并帮助他,这是三次元降维攻击,影响了儒家社会结构与西方法制、公私关系的思考,当个体与现代社会结构的理念发生冲突时,个体该如何做?还有对人与人之间信任是对是错的理念的冲击等等。
《追捕》所传递的诸多现代价值观的冲击,像种子一样在当时的中国人心里扎下了根,成为几代中国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
如果说,清代著名思想家魏源的《海国图志》是中国精英阶层第一次重新认识世界的话,那么,《追寻》则是中国民众第一次睁开眼睛看世界,看到什么是现代化,什么是发展,什么是生活,什么是情感,什么是社会结构与关系,什么是儒家的人性。
2. 红牡丹
这部电影是一部经典老片,讲述的是旧社会马戏团明星红牡丹和她的兄弟姐妹们的坎坷和悲惨命运。1980年上映。看完这部电影,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多的印象。这部电影的印象很多,但主题曲《牡丹歌》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3. 神秘的佛陀
本片是中国大陆拍摄的第一部动作片,讲述的是解放前夕,以海能法师、孟杰、归侨司徒俊为代表的一批爱国人士在四川乐山保护佛教珍宝的故事。这部影片和后来的《少林寺》一样,也是出于改革开放的需要,向海外游客推介国内旅游资源,吸引投资者,影片详细介绍了著名的峨眉山、乐山大佛、报国寺、凌云阁等旅游景点,还有川剧、集市、拉船歌、变脸等旅游元素。我看的时候,被音效、灯光、剧情吓到了,但剧情倒是记不住多少。
4.少林寺
这部电影大家肯定太熟悉了,1982年上映,影片主要取材于民间传说“十三棍僧救唐王”,讲述隋末军阀王世充、王仁则率兵抗击李渊、李世民的故事。影片的拍摄也是为了配合改革开放,向海外华人推介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这部电影不用介绍了,相信大家都看过。
5. 牧马人
这部电影是1982年上映的,改编自张贤亮的小说《魂与肉》,1982年上映后轰动一时,创下了1.3亿观影人次的纪录。影片讲述了朱时茂饰演的许灵均被打成“右派”,来到西北牧场工作,受到当地牧民的关心和照顾,并与农村姑娘李秀芝结婚的故事。文革结束后,他放弃了去美国生活的机会,决定留下来建设祖国。看电影时我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只记得一句类似《茶馆》的台词,“我爱……,可谁爱……?”这句台词在那个年代只有在银幕上才能看到,现在和过去是绝对不可能的。
6.“英雄总是从年轻人中涌现出来”
这部电影于1983年发行。它主要讲述了一群来自的年轻英雄在清朝的时期。痛苦,他逃离家乡。
7.卡波克长袍
这部电影于1984年发行。它讲述了明王朝的故事,当时试图抓住 Kapok的长袍并控制,但除了和的场景外,我都会反击。
除上述内容外,还有许多其他电影,除了国内电影外,最受欢迎的电影是日本电影,例如“家乡”,“幸福的黄色手帕”和“山的呼唤” ,“ 的故事”》》上一首歌》》公主Chant》》》》》《《》》《》《》》《》》》》》《》《》》》》》》》
写这句话,我们这一代人在1970年代出生是非常幸运的。
本文标签: 70后童年回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