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忽视城市公园绿地在生活中的必要性,但它却是反映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漫长的历史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城市公园是纽约的中央公园。 公园占地341公顷。 除了大片草坪和森林外,还有溜冰场、旋转木马、露天剧场、小动物园等。 、网球场、运动场、美术馆等休闲娱乐设施。
在成熟的城市空间中,城市绿地公园改造随处可见。 可结合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违法拆迁等城市更新模块。 可用于闲置、废弃土地。 在公共建筑周边等城市碎片空间改造中,也可以单独作为城市更新模块,应用于区域改造。
本文将以两个典型的大型城市绿地公园改造项目为例,探讨其构成条件与功能重点之间的关系。
纽约长岛猎人角南海滨公园
#工业用地回归生态绿地
01 工业化浪潮对自然生态的影响
猎人角位于美国纽约长岛市。 两百多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湿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工业化浪潮的到来,工厂和仓库逐渐开始占据这一地区,逐渐消除了其丰富的自然生态景观。
当工业浪潮退去后,曾经富饶的湿地滨水景观变成了破败废弃的后工业场所。 独特的滨水环境被埋没,美丽的风景不复存在。
▲工业时代的猎人角
后来,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趋势,也是亨特角南岸再次崛起的重要机遇。 猎人角南岸位于长岛市皇后区东河沿岸,三面环水。 作为城市的滨水区和门户区,也是动植物的栖息地,占有重要的地理位置。 对此,当地规划将其改造为新型城市生态示范区。
▲ 三面环水的地理位置
项目建设分两期进行。 一期于2008年动工,2012年竣工,二期于2015年动工,2018年竣工。当年6月27日,美国纽约长岛亨特角南海滨公园全面向公众开放。 。
▲改造后的猎人角南海滨
02 滨水生态绿地系统重建
项目在原沼泽地改造的基础上,引入灵活多层次的公共休闲娱乐空间,将学校、住宅等邻近社区与自然连接起来,最终打造出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活平台上海世博马术公园,创造了创新的新模式。城市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 居住社区与自然生态的结合
除了重建生态湿地外,项目还同步建设了一系列让市民亲近生态自然的休闲设施,如步行道、景观观景台等。
03 湿地 |
公园重建了1英亩(约4000平方米)的湿地,以塑造场地的环境韧性。 一方面可以有效控制河岸侵蚀程度和水体稳定,另一方面可以鼓励野生动物和鱼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04 步行道 | 路径
以中心区步道为起点,新建的湿地和步道作为连接公园的主要功能区。 该步道系统延伸至水边,成为灵活的边缘基础设施的一部分。 它还引导城市到公园、公园到公园。 设计愿景面向水。
05 景观观景台|
景观观景台高出水面 22 英尺(约 6.7 m),悬臂距陆地边缘 55 英尺(约 16.8 m)。 展望台的木板桥和休息空间由钢结构支撑,形成一条通向水边的湿地步道。 观景台就像一个即将驶向远方水域的“甲板”,停泊在新湿地水体之上,让游客可以欣赏到曼哈顿天际线和东河的景色。
除了这些让人们亲近自然、回归生态的设施外,项目还打造了充满生机的椭圆形草坪、运动和野餐露台,满足人们的社交和娱乐需求。
06 椭圆形草坪|
多功能椭圆形绿地是公园内最开放的中心区域。 不仅可以举办各种活动,还可以在草坪上欣赏曼哈顿天际线,保证景观空间和市民聚集空间。
07 运动和野餐露台 |
三个以梯田形式的运动和野餐露台连接了整个河滨和城市街道。 露台上的长椅休息区和绿树成荫,让市民可以享受轻松的午后时光。 上层平台设有成人健身器材。 中、下平台是野餐、聚会的空间。
从工业用地到如今的综合性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猎人角南滨水公园不仅通过一系列的更新改造设计为城市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模板,为城市重新注入了绿色气息和活力,也增强了城市的美丽、韧性和宜居性。
上海世博文化公园
#承载城市历史文化,展现城市魅力
世博文化公园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后滩。 这里是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地。 随着上海提出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新目标,上海中心城区原生态空间和绿地资源相对缺乏的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01 如何打造优秀的全球城市公园?
锚定“公园”背景,搭建公园骨架
世博文化公园保留了原世博会俄罗斯馆、卢森堡馆、意大利馆、法国馆,利用70%以上的公共绿地进行绿化种植,注重园区生态。
▲ 世博文化园区公共绿地区域结构
02 打造“文化”品牌,塑造园区灵魂
世博文化园区正在按照国际标准建设大歌剧院、国际马术中心、花园、音乐森林等项目。 多个新项目的建设,将提升城市形象,满足更多专业功能,成为众多上海市民日常活动的首选区域,推动上海成为全球“人文之城”。 世博文化公园的建设也重构了区域肌理。 通过探索上海的发展脉络,并与上海的历史相结合,公园就能获得新生。
▲ 世博文化公园历史文脉叠加图
世博文化公园自然水系的打造,追溯了该地区的历史,诠释了从运河到海绵水系再到天然水乡的历史进程。 公园通过地形重塑,打造上海市中心唯一的生态双山。 世博文化公园还保留了世博会的部分遗迹,植入温室和世博花园,打造可持续的生态系统。
03 传承“世博”精神,延伸园区网络
世博文化公园利用原有世博会四大场馆,引入前沿文化、生态解读等多重功能,引领世界生态理念发展,实现场馆重生。 通过规划整合,世博文化公园将在延续部分世博肌理的同时,打造一个由多个园林组成的生态公园。
▲ 世博文化公园总体规划
04 如何打造可持续的共享文化城市公园?
丰富内容,为公共活动中心奠定基础
世博文化公园以大歌剧院为核心,建设多元化复合型城市公共活动设施,利用周边场馆共同举办森林音乐会、音乐节等活动,成为文化艺术中心。
世博文化公园的建设主旨也是按照国际标准马术比赛场馆的空间要求建设马术公园。 同时,以残存的上海钢铁三厂为基础,建设温室花园,通过室内外栖息展示空间实现与园区的有机融合。
世博文化园还践行“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理念,将世博园打造成为国际领先的生态创意展示区。 打造堪比切尔西花展的世界花卉园,举办全球园艺博览会。 公园将在不同区域举办各类主题活动,成为市民日常游览的好去处。
▲ 三大设施多元化复合规划
加强自然可持续性、文化融合和公民共享
世博文化园运用各种尖端技术来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用汉语向世界讲故事,促进文化融合,以“扇”形大歌剧院、“谷”形马术中心展示中国元素。
世博文化公园将实现空间开放、设施共享,以水系、草坪、广场、山丘为公园边界,实现与城市空间的融合。 通过合理规划地下空间,可实现与轨道交通车站的无缝衔接。 非演出及比赛期间,园区公共设施24/7开放共享。
▲ 多元文化领域融合示意图
从世博园区到今年即将竣工的上海城市中心滨江公园,通过总体规划设计,世博文化公园将承担未来城市重要公共活动的功能,承载着上海的历史文化。上海上海世博马术公园上海世博马术公园,也提高了上海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弹性和宜居性。
终于
关于城市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潮流越来越盛行,生态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然而,对于现代社会来说,仅仅生态似乎有点乏味。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园绿地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改造设计更加注重“场所精神”。
猎人角南海滨公园曾经是一片湿地。 该地区在后工业转型过程中,湿地得到恢复,生态多样性得到保护。 在这样一个生态保护型的城市公园改造中,由于其地理位置毗邻学校、住宅等社会环境,设计师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互动场景,如河滨步道、观景台、中央草坪等。 等待。
以上海世博文化公园为例,由于其原有功能的特殊性,设计和改造强调国际文化与生态的融合。 作为一种基于城市文脉的城市公园整治方式,它不仅对丰富城市景观、传承城市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还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未来的城市公园设计规划需要根据构成条件,营造以功能为重点的“场所精神”,才能在众多城市绿地改造中占据一席之地。
本文标签: 上海世博马术公园
下一条:李娜为何会被称为大满贯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