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举行的首届全国田径教练员培训创新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国际田径(短跑)高峰论坛上,66岁的清华大学体育系教授、原田径运动员李青教授国家田径队短跑项目主教练,在中国短跑未来发展圆桌论坛上,总结了过去一年中国短跑的整体情况。
中国短跑运动员仍然需要依靠苏炳添。
2022年是中国田径持续突破的一年,但突破的亮点主要集中在投掷和跳跃项目上。 33岁的苏炳添和29岁的谢震业仍然是中国短跑队的领军人物,但当他们的竞技状态不理想时,中国短跑运动员很难在顶级舞台上取得惊人的成绩。世界锦标赛。
那么,放眼2024年巴黎奥运会乃至更远的未来,当苏炳添、谢震业逐渐淡出时,中国短跑能否找到合适的接班人呢?
在李青教授看来,中国田径管理者和一线教练员必须回答三个关键问题,才能不让中国短跑再次进入低潮。
张培萌为中国短跑带来了第一个突破。
如何营造10年前中国短跑的竞技氛围?
2021年东京奥运会,苏炳添在男子100米半决赛中9.83秒的成绩,是中国短跑乃至亚洲短跑在世界大赛上的历史巅峰。
但中国田径这一“精彩篇章”的序幕,从2013年张培萌跑向“10秒大关”时,才算拉开了序幕。
作为张培萌的教练,李青教授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2013年之前,中国男子百米最佳运动员基本上只排在世界70名左右,但从2013年开始,张培萌排在世界第15位。
此后,中国飞人艺人的最佳成绩虽然每年排名都有小幅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直到2021年,时年32岁的苏炳添将排名推至世界第四。
不仅如此,从男女100米接力的成绩来看,2014年之前,中国队的世界最好排名在25名左右徘徊,但此后,中国接力队一直跻身世界前八名。世界七年。 甚至连续三年跻身世界前五。
为何2013年前后中国短跑能够取得快速持续进步?
在李青教授看来,除了中国田径队引进外籍师资和先进理念的“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外,中国短跑队的这种“井喷”发展还归功于中国短跑运动的发展。 “内部积累”与“外部良性竞争”的共同作用。
谢震业未来将是领头羊。
从2001年到2011年,在代表中国田径最高水平的全国田径锦标赛和全运会上,每年男子100米个人冠军都是不同的运动员。
从2001年第九届全运会跑出10.25秒的尹汉钊,到2003年以10.17秒追平全国纪录的陈海健,再到2006年全国锦标赛冠军、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冠军胡凯。全运会冠军吕斌,随后劳易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成为中国100米历史上第一位亚运会冠军,最后苏炳添在2011年以10.16秒打破了13年的全国纪录。 记录...
“可以说,中国男子短跑比赛的激烈程度是国内其他项目无法比拟的。” 李青教授表示,正是这次头名争夺,催生了一批有竞争力的短跑运动员。 “重要的是,他们不仅处于顶级水平,而且能够在比赛中展现出来,站在全国百米赛场的顶端。”
作为国家田径队短跑项目的前主教练2024田径世锦赛张培萌,当年中国短跑的良性竞争给李青带来的最大感受就是,中国短跑之所以能从“量变到质变” ”就是“自己内部追求改革、竞争和突破成果没有捷径。”
这也是为什么在谈到中国短跑运动的未来发展以及在国际高水平舞台上的表现时,李青教授提出了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在中国短跑运动中重新创造和构建激烈的竞争氛围”短跑运动,如何提高和保持我国一线教练员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正如李青教授所说,“竞争可以促进进步,解决这个问题是中国短跑运动不断发展的动力和基本条件。”
中国短跑接力队。
如何构建短跑青少年训练和竞赛体系?
事实上,在苏炳添和谢震业的背后,并非没有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
这几年,陈冠峰、何鸿燊、李玉婷、颜海滨等几位“00后”名人逐渐涌现。
然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创造一两个“高光时刻”后似乎就因伤病或训练状态不稳定而沉寂了。
“后备力量培养处于滞后状态。” 李青教授在谈到中国短跑青训建设时直言,目前中国短跑青训环境和梯队建设并不理想。 “中国短跑青训相对滞后。” 这是影响短跑水平发展的重要因素。”
2021年至今,中国田径队已缺席两届世青田径锦标赛舞台。 但在2022年卡里世青田径锦标赛上,在男子100米决赛中,三名决赛选手均来自亚洲,包括马来西亚小将法赫米、泰国小将文松和日本小将柳田戴辉。
不仅如此,在男子4×100米接力赛场,由于首回合转弯时最先冲线的南非队因线上犯规被取消资格,原本排名第二的日本队成为了冠军。 这是短跑强国牙买加和美国。
“我们有青训吗?青训在哪里?” 在李青教授看来,我国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精英竞技级别的训练目前处于“个人竞赛”的状态。
“我们没有系统的青训,没有所谓的主教练负责制,没有教练员共同制定的顶层设计,二线青训之间也缺乏沟通与合作。各省市集训队和大学系统下的体育训练队。”
苏炳添仍在努力维持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国田径教练员培训创新研讨会暨中国国际田径(短跨)高峰论坛上,李青教授曾提到他一直坚持的冲刺理念,那就是处理好跨步长度以及与节奏的关系。
“青少年阶段一定要练好步频。至于速度敏感期,最好在13岁到16岁之间培养步频。18岁以后,主要的进步其实是步长。”
正因为如此,在青少年阶段,在可以为未来打下坚实基础的时候,中国短跑运动员如果没有一个系统的青训体系来发现和培养后备人才,就只能“等等” ”一两个人从不同的地方“出现”。 如果培养“天才”短跑运动员,那么中国的短跑人才储备将很难赶上其他国家,甚至亚洲最重要的竞争对手日本。
要知道,2022年俄勒冈世锦赛上,日本短跑队的成绩还不错。
一项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短跑运动员参赛成绩世界排名中,进入世界前450名的男子仅有6人。 其中,苏炳添的10.15秒排名世界第133位; 女子世界排名会稍好一些,葛曼琪的11.11秒排名第61,梁晓静的11.18秒排名第86。
相比之下,日本短跑军团去年的整体排名相当抢眼,有5名短跑运动员跻身世界前100名。 其中,23岁的萨尼·布朗跑出了9.98秒; 如果将范围进一步扩大到世界排名前200名,日本短跑运动员可以达到10人。
“我们需要打造不同的U型队伍,让他们能够完成不同年龄段的训练任务,这样我们就能向更高的国家梯队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 李青教授强调。
“不同的U型队需要有不同的任务,而不是坐等事情发生,也不应该让教练自己发展。这是当前青训的问题。”
年轻球员陈冠峰。
如何帮助青少年运动员稳步进步?
无论是青训梯队建设2024田径世锦赛张培萌,还是国家队层面的集训,最终目的都是希望运动员能够在世锦赛、奥运会等最高水平的比赛中展现出最好的状态。
“面对每四年举办一次的亚青赛、世青赛、青奥会,我们没有一整套系统的竞赛计划和关键人才培养计划。随着我国短跑领军人物逐渐老龄化,运动员的继任今年就快到了。”李青说道。
那么,中国运动员如何从青少年时期开始稳步提高成绩,然后通过包括每四年两次世锦赛在内的不同级别的比赛,将竞技水平保持在奥运会的最佳水平呢?
“张培萌跑出10秒时26岁,谢震业在200米跑道上跑出19.88秒时26岁,苏炳添跑出9.83秒时32岁。”
李青教授在与澎湃新闻记者分享近20年来中国男子短跑运动员前三名时,提到了他们达到巅峰的年龄,“他们都有10到12年的系统训练。 ”
之所以提到这三位短跑名将“出成绩”的年龄,是因为李青教授强调,与美国、牙买加短跑运动员的成长路径相比,中国运动员的发展特点应该是,他们有足够的能力。训练积累。 逐渐寻找突破。
“如果我们的运动员不能做到积累,受伤的风险就会更大。”
事实上,苏炳添去年在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我们的年轻运动员已经取得了更好的成绩,问题是如何让他们的成绩更加稳定。”
“我觉得,如果这些青少年能在省运会上跑出10.5秒,不要急于提高成绩,他们需要做的是打下更扎实的基础,因为随着身体素质和力量的提高,成绩也会随之提高。”达到另一个高峰。”
李青、苏秉田教授认为,循序渐进、积累,最终是为了保持健康,避免伤病破坏青少年运动员的整个发展过程。
何润东(右)与苏炳添、谢震业比赛。
“00后”青年何玉红这几年的经历就是一个值得借鉴的例子。
早在2020年,19岁的何宇红就跑出了10.18秒的成绩,一举打破了34岁的中国青少年100米纪录。 然而,在此之后,很多中国短跑运动员经历过的“老肌群伤”就来到了他的身上。
据何宇鸿主教练叶森介绍,过去一段时间,教练组临时要求何宇鸿将训练改为400米,以调整身体状态。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的100米特殊能力有所下降。
“近年来我们有很多优秀的年轻运动员2024田径世锦赛张培萌,但很多都是昙花一现。不过,去年也涌现出很多2003年、2004年的年轻运动员,我们很高兴。”
现担任国家田径队男子4×100米接力项目的主教练,同时也是苏炳添的教练,66岁的教练袁国强与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中国教练员和运动员做出了很多贡献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在外教先进理念的帮助下,我国短跑的科学训练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在一线教练员应在训练中寻求更多的创新,尽量避免年轻运动员受伤的同时让他们保持不断进步的状态,这是中国短跑运动未来持续发展的关键。
“其实竞技体育就是这样,如果每年训练都一样的话,那几乎就是一个瓶颈了。但如果每年都有一点进步,那就会有突破。有时候可能只是改一个小点。”反弹,这是进步的开始。”
本文标签: 2024田径世锦赛张培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