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0年世界杯开幕式现场直播时,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宋世雄说:“这是中央电视台通过印度洋上空的国际通信卫星,对在意大利米兰梅阿查球场举行的世界杯开幕式进行的现场直播。”很多球迷可能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因为这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现场直播世界杯,对于球迷来说,也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用中央电视台自己的直播信号观看世界杯。
1978-1986:从集体时代到私人观看
对于中国人来说,世界杯转播几乎和改革开放同时到来。1978年,中央电视台决定直播该年世界杯的三四名决赛和决赛,中央广播电台也同期播送和插播世界杯新闻。
虽然中央电视台决定转播世界杯,但能看决赛和三四名决赛对国人来说已经是奢侈的了,根据1979年的统计,中国百户电视机拥有率为13.8%,这个数据是严重失真的。这个保有率很可能是根据1958年(第一台国产电视机诞生之时)到1978年的电视机总产量和进口量推断出来的,并没有考虑亏损。
即便是北京、上海这样的直辖城市,家庭电视拥有率也达不到13.8%,而当时农村每千户电视机拥有量甚至还不到一台。
有三个依据可以证明这个数据是失真的:第一,当时全国的视频信号都是通过微波信号传输和转播的,而十几年来微波信号都属于军用频段,也就是说以前家庭有电视机是没用的;第二,1978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恢复正常播出,主要节目是《新闻联播》,电视节目很少,而且地方电视台(有播出能力的)只播《新闻联播》,电视节目也仅限于播《新闻联播》,电视节目没有广播那么丰富,在信息接收方面,电视是不如广播的。
第三,电视机根本买不到,年产量高达20万台。最重要的是,根本买不到电视机,1981年电视机在商场销售时,采用双轨制销售,需要当地工商局或者商业局开具的电视票,才能用钱购买。1977年,我国电视机产量是20万台,如果把这个和当时近10亿的人口加在一起,自然就能得到当时电视机的真实数量。黄健翔说,他在南京通过电视收看1978年世界杯决赛,可见他出身富裕家庭,刚刚熬过那十年艰难岁月。
在此背景下,收听1978年世界杯成为了当时大多数人的选择。据当时大多数人的回忆,收音机在那个年代对于学生和普通青年工人来说也是一种奢侈品。学校里的学生经常会聚在一起收听世界杯,很多青年工人也是如此。
当时能买到的收音机都是大台式的收音机,对于当时习惯了集体生活的中国人来说,集体收听世界杯是个不错的选择。然而,宋世雄先生已经在香港,利用国际卫星公用信号,首次播报了世界杯比赛的评论。
1982年,电视机开始普及,但对于大多数城市家庭来说,即使费尽心机也买不到一台黑白电视机。生活依然摆脱不了集体生活的阴影。大院里,只有一两户人家有电视机,大家一起看。
1982年世界杯,收看电视信号的观众逐渐增多,中央电视台共录播了22场比赛,由于不是现场直播,而是在晚间播出比赛的录影,收视率极高。中午时分,电台会播报“新闻报导”,为了保持神秘感,很多一年前看完中国队的比赛后成为球迷的人,往往拒绝收听早间和中午的新闻报导,专心收看晚间的世界杯录影。
1986年,电视机更加普及,1985年电视机产量已达1663万台,城镇家庭电视机拥有率已超过30%,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看电视的方式有了多种选择,这是以前没有的。
第一种方法依然是集体看世界杯。工厂工会把让工人看世界杯当成一项任务。他们经常在工厂的篮球场、礼堂甚至食堂里安装电视机,并安排工人住在单人宿舍里。工人看世界杯。
此外,在广州、重庆等地,从1986年开始就出现了球迷餐厅,球迷们可以边吃饭边看比赛。这种球迷餐厅有时并不单单是看比赛,而主要是供志同道合的球迷们讨论娱乐,结识爱好相同的人,一起喝酒聊天,是个绝佳的选择。
家里有电视的人,也可以选择在家看世界杯。那一年,中央电视台转播了全部52场比赛,包括决赛,决赛是现场直播的。观看决赛的人有的穿着军大衣,有的在露天体育场或礼堂一起看球,有的则熬夜在家看球。
对于中国人来说,1978年到1986年的世界杯观赛模式,是从集体听球到私下观赛的过渡,1978年只能集体听球,1982年可以集体观赛,1986年可以私下观赛,这为观赛提供了多种选择。私下观赛也在1986年首次成为中国球迷的观赛选择。
同样,球迷餐厅的出现也带动了真正意义上的球迷聚会观赛的出现。通过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让普通百姓的物质文化生活更加丰富。1986年的中国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那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梦想的时代。
1990-1998年:民族偶像和个人主义的爆发
对于很多观看1986年世界杯的球迷来说,在看完阿根廷和英格兰的比赛之后,大部分人都无法摆脱马拉多纳的魅力。马拉多纳就像是一个浑身燃烧着火焰的斗士,能够完成他不仅擅长用手球得分,还能从后场到前场进行致命一击。在英格兰和阿根廷的比赛中,马拉多纳打进第二球之后,很多人就成了阿根廷和马拉多纳的终身粉丝。
一小部分球迷在观看世界杯决赛后,对2-3不敌阿根廷队的西德队产生了崇拜之情,并成为德国队的球迷;1986年,个人英雄主义在不知不觉中蔓延开来,马拉多纳就是中国社会普遍蔓延的个人英雄主义的缩影。
西德队表现出了集体精神,表现出了永不放弃的德国精神。很多热爱阿根廷的球迷,特别是如今40到60岁之间的球迷,对阿根廷足球和马拉多纳有着深刻的理解。中国球迷喜爱马拉多纳的原因,是看了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马拉多纳成为中国球迷心中的第一个国球偶像。一小部分西德球迷更喜欢德国永不放弃搜狐2024年开始直播nba比赛,在随后的日子里,这些球迷成为了德国队的铁杆粉丝,他们喜欢的是德国队,而不是某一个球星。1990年世界杯,中央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除了震撼人心的开幕式,1990年世界杯对于大多数中国球迷来说搜狐2024年开始直播nba比赛,看世界杯或者听世界杯的方式和前三届世界杯完全不一样,球迷可以在清晨在家看直播,也可以在中午、下午看录播,这大概是群星闪耀最璀璨的三届世界杯了。
以1990年世界杯为例,意大利球星的代表人物是巴乔、马尔蒂尼、巴雷西。1990年世界杯的巴乔,相对于马拉多纳的不羁作风,显得尤为突出。意大利球员在赛场上更像绅士;风之子卡尼吉亚,以及后来的巴蒂斯图塔,依然保持着阿根廷球员外向的号召力;荷兰三剑客、爱哭的加斯科因、年近40岁的米拉、疯癫的伊基塔,甚至捷克中锋斯库赫拉维,都成为了中国球迷心中的偶像。1990年世界杯,是球星偶像的世界杯。
1994年世界杯,央视直播已经成为惯例,这是央视转播世界杯以来,巴西队首次夺得世界杯冠军,群星璀璨依然吸引球迷,当时的德国队群星璀璨,有克林斯曼、马拉多纳、特乌斯在队,而1/4决赛,德国队被预选赛中淘汰法国的保加利亚队逆转淘汰。
巴西的罗马里奥和贝贝托,尤其是贝贝托进球后庆祝孩子出生的挥杆动作,成为了日后无数球员进球后的庆祝动作,而本能成为巴西中场核心的圣保罗球员西甲,小组赛后被邓加取代;瑞典的布洛林和达赫林,保加利亚的斯托伊奇科夫和光头列奇科夫,墨西哥的蝴蝶坎波斯,罗马尼亚的哈吉;黄发黄胡子山羊胡的美国后卫拉拉斯。更多球迷喜欢的球星也纷纷进入球迷视野。当然搜狐2024年开始直播nba比赛,也不乏悲剧人物,埃斯科巴回国后遭枪杀,也让中国球迷知道了麦德林贩毒集团到底是什么?21年后,那些当时的球迷通过的《毒枭》对哥伦比亚各大贩毒集团有了深刻的了解。
1998年世界杯,还是有很多球星的,有智利二当家萨迪奥·马内,巴西队的罗纳尔多和罗伯托·卡洛斯,还有荷兰队博格坎普对阿根廷队的绝杀,将冰王子的风采诠释得淋漓尽致;世界杯首秀贝克汉姆对西蒙尼犯规直接被罚下;追风少年欧文;等等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到了1998年,观看世界杯的方式更加多样。
在家看球当然是一个选择,当时很多三四线城市都开设了电影院直播世界杯,票价从五元到十元不等,电影院里开着空调,也成为了很多大学生的选择。
球迷酒吧也是通宵营业的,不仅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很多三四线城市都有球迷酒吧。在酒吧看球的大多是上班族,他们一般三五成群,租着包间,点上一两箱啤酒,边喝边看球。看球的单身汉(那时候还没有这个词)会看不起那些抱着女朋友睡觉的人,看球的同时,也完美地释放着荷尔蒙。
从1990年到1998年,世界杯已经成为中国球迷生活的一部分,每四年举行一次。1994年,大多数人还选择在家里通过电视收看比赛,但到了1998年,更多的人愿意出门看比赛。在家看球,世界杯期间,球迷文化开始在没有专业球队的中国城市兴起。可以说,世界杯是主要的推动力。
2002-2014:免费观看和信息时代
2002年日韩世界杯因为中国队闯入世界杯而吸引了全中国人的目光。这届世界杯,球星依旧是关注的焦点:西班牙队星光熠熠,两年前的欧洲杯上更是大放异彩。拥有菲戈、努诺·戈麦斯并重返世界杯的葡萄牙队,以及拥有托蒂、科科的意大利队,但这一切,都比不上东道主韩国队的主场优势,变成了对裁判的哨子,软如手指。
2002年世界杯让足球文化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电视采访和纸媒对世界杯的报道铺天盖地,许多纸媒在世界杯期间扩张势力,甚至成立了专业的体育媒体。2002年世界杯一结束,关注度立刻下降。一些媒体希望坚持到2008年奥运会,但大多数媒体都没有那么幸运。
到了2006年德国世界杯,主要的观看方式还是电视直播,但一些网络媒体已经进行了文字直播,2006年世界杯,意大利展现出了韧性十足的一面,但无论是媒体报道还是球迷,这届世界杯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齐达内和格罗索的灵魂。
2006年,专业报道在媒体上越来越集中,网络媒体报道集中在搜狐、新浪、网易三大门户网站,电视媒体报道集中在中央电视台,纸质媒体报道集中在《体坛周报》和《足球报》两大报纸上。在专业媒体上,四年前各纸质媒体争相报道世界杯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
原因很简单,网络媒体可以在比赛结束后两小时内报道比赛情况、结果、精彩图片、赛后采访与分析,而专业纸质媒体即便换成日报,从编辑、印刷到发行的整个流程依然十分复杂,极其耗时。
在上海、北京等有印刷车间的城市,纸媒可以在比赛结束后四到六个小时内将当天的报纸投放市场,而三线城市可能要等到比赛结束后八个小时才能将当天的报纸投放市场。这段时间内可能会出现更多的新闻,纸媒将无法跟上。此外,由于中国和德国存在时差,网络媒体更具优势。
对于球迷来说,2006年世界杯期间在信息选择上,纸质媒体已经开始在各方面落后于网络媒体,过去纸质媒体上最有实力的专业采访在网络媒体面前已不堪一击。
搜狐等三大门户网站也有国外记者,赛后也能第一时间报道,最重要的是,同时有视频、图片、文字报道。而且,当纸媒开始印刷时,网络媒体也能从纸媒印刷到发售全程跟踪报道,纸媒在新闻方面落后了。纸媒过去在报道方面的特权,在网络信息时代已经完全消失。
2010年南非世界杯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街头很多摩托车都装上了Uzura的喇叭。本届世界杯,球迷们可以通过视频网站在电脑上观看比赛,很多中年球迷为了不打扰家人休息,都戴着耳机通过视频网站观看比赛。
特别是在同时观看小组赛第三轮两场比赛时,可以一边用视频观看一场比赛,一边观看另一场比赛的文字直播,了解该小组另一场比赛的情况和结果,让观众充分了解该小组另一场比赛的情况和结果,及时获取最新的比赛信息。
到了2014年世界杯,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你可以用手机看比赛,睡在床上,坐在板凳上,或者在电脑上看刚刚下载的《权力的游戏》。在《权力的游戏》第四季第10集中,一无所知的琼恩·雪诺一边用手机看世界杯,一边火化了自己的爱人。这种完全无障碍的观赛方式,得益于科技的发展。
从另一个角度看,随着信息的发展,看球的同时,你随时可以通过手机发表自己的观点。球迷吧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发展于上世纪90年代。这个在2002年世界杯上取得最后辉煌的时代已经彻底终结。
当年,去足球酒吧看球喝酒的最年轻者已经40岁了,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酒吧,他们拼命工作,拼命追赶不断上涨的房价。而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想看世界杯,用手机、电脑或者电视就可以看,想发表意见,用手机或者电脑打字就可以,甚至都不需要打字,直接用说话就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再也不需要去酒吧和别人交流了。
两百多年前,特朗普的前辈们在大陆会议上提出了人人平等的宣言。今天,我们可以宣布,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看世界杯。人人生而平等。(钱坤)
本文标签: 世界杯 开幕式 主持人 中央电视台 印度洋 意大利 中国人 地方电视台